第(1/3)页 省纪委的权威通报,如同一块投入湖面的巨石,激起的涟漪远远超出了许多人的预料。 它不仅洗刷了李毅飞身上的污名,更将其“寒门贵子”、“投资天才”、“慈善家”与“实干市长”的多重光环效应放大到了极致。 在水又市,李毅飞的威望空前高涨,政令畅通无阻; 在北古省,他也成为了年轻干部的代表,备受瞩目。 然而,光明越盛,阴影愈浓。 那些盘踞在利益链条深处的势力,并未因一次挫败而收手,反而如同被惊扰的毒蛇,变得更加谨慎和狡猾。 他们意识到,对付李毅飞这样的对手,粗暴的金钱贿赂、低级的色诱陷阱,甚至愚蠢的网络谣言,都无异于自取其辱。 必须设计一个更精巧、更符合其身份和特点的“局”。 夜色如墨,省会“兰亭苑”会所最隐秘的“松涛阁”内,茶香依旧,但气氛却比以往任何一次都要凝重。 丝带地产的吉利丁、鼎盛建工的钱董,以及核心智囊徐文渊再次聚首。 这一次,徐文渊身边还坐着一位头发花白、气质沉稳的老者,他是省内文物鉴定界的泰斗,省博物馆的前任馆长,傅伯年。 傅老并不直接参与商业运作,但与徐文渊私交甚笃,且对某些“潜规则”心知肚明,偶尔会为一些特殊的“交易”提供技术背书。 “李毅飞此人,如今风头正劲,羽翼已丰。”钱董率先开口,声音低沉,“常规手段已然无效。 徐先生,您上次提及的‘风雅之局’,需要尽快落地,而且要确保万无一失。” 徐文渊微微颔首,目光扫过众人,最后落在傅伯年身上:“傅老在此,我们的计划就能更添几分把握。 此次布局,核心在于‘投其所好’与‘营造势能’,要让他李毅飞在浑然不觉中,步入我们精心编织的罗网。” 他详细阐述了这个经过精心打磨的策略: 有一个契机就是唐副书记即将对水又市的文化产业调研。”徐文渊道,“但这还不够自然。 我们需要为这次调研,增加一个更具吸引力和必要性的‘亮点’。”他看向傅伯年,“傅老,这就要仰仗您了。” 傅伯年捋了捋胡须,缓缓道:“我可以说动省文化厅和文物局的几位老友,联名向省委建议,鉴于水又市新城建设及行政中心落成,应考虑提升其公共空间的文化品位。 恰好,海外某著名华人收藏家(由我们幕后联系和资助)有一批珍贵的古代书画精品,愿意短期回流展览,首站可选择水又市。 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