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3/3)页 只有不识数的盗贼草寇,想趁乱世蠢蠢欲动罢了。 这些蠢货连惠陵真正位置在哪,都不一定找得到,轻而易举便能应对。 中年人闻言不禁频频颔首,对此话颇为赞同。 接着行了十数步,又侧头笑问道:“我听闻前朝太祖皇帝也来此祭拜过汉中祖,不知老丈可知此事?” 听见此话,老丈顿时抚摸胡须,得意笑道:“老朽幼时听长辈提起过,前朝太祖用兵颇似中祖,好骑兵,喜欢临阵探敌,十年统一天下,除了文治略有不足,其余皆与中祖无二。” “听闻此天子极推崇光文皇帝,曾来过惠陵三次,骊山脚下就有他栽下的松柏,可惜如今已不复存,否则官人定能见到……光阴真乃如驹过隙啊。” 老丈言语间有些叹息,猛然一拍脑袋,失笑说道:“哎呀,瞧我这记性,差点忘了询问官人姓氏,敢问应如何称谓官人?” 老了老了,走了半天竟忘问官人的姓名,看着衣袍,还有同行的随从也孔武有力,想必身份非同一般,搞不好是朝堂的高官哩。 “老丈无需多礼,说来也巧,光文皇帝奋起于青州,而我亦为山东济南府人士,单姓辛,老丈唤我姓氏便可。” 辛姓官人随和地笑说,然后举目四望山腰,感慨万千。 当年建兴一朝,有不少人年纪轻轻就位居高官,封侯拜将。 引得后世羡慕无数,自古千里马常有,而伯乐不常有。 谁不想遇见这样的天子? 臣子想辅佐这样的君王,百姓也想遇到这样的君王,有追求的天子,亦想成为这样的君王。 望着高山,中年人感谓而吟道:“想当年,金戈铁马,气吞万里如虎……” 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