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九十三章鸿门宴-《三国之绝世谋臣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周瑜微微打量了刘协一眼收回了自己的目光,跟在孙策身后离开了此地。

    孙策府。

    “夫君此次获如此大功,为何回来如此愁眉不展,是遇到何事不顺心了吗?”

    女子容颜娟秀清雅,一颦一笑尽是恬淡之意,如夏日的清茶,平雅润心。

    蔡昭姬揉着孙策的肩,孙策的脸色缓和了许多,抓着昭姬的手,“我不在的时日母亲可安好?”

    “自然安好,前些日子每日都不怎么吃饭,但现在已经好转,仲谋也时常陪伴母亲。”蔡琰说道。

    孙策将蔡琰一把拉入自己怀中,“如此便好,我未曾为父奔丧,母亲可有怪罪?”

    “没有,母亲知晓这其中缘由,更何况这是父亲得之不易的天下,若是因为奔丧而害父亲的基业丢失,那才是真正伤了母亲的心。”

    孙策笑着说道“你总是这般,如此会安慰人。”

    蔡琰笑了笑,从孙策怀中起身,“今日我创了一乐曲,夫君想听否?”

    “可能为我除忧?”

    “自然。”

    吕蒙府邸。

    周瑜浅饮了一口美酒,拿过一旁的琴,抚琴轻弹,声声入耳,吕蒙则是一口口的喝酒,时不时的看向另外两张坐席,有些不自在。

    “子明心中被何事所扰?”周瑜停下抚琴,询问道。

    吕蒙放下酒杯,叹道“只是觉着有些空阔,以前每次大胜,我们四人都是共聚一起饮酒作乐,你抚琴,长苏作诗,伯符偶尔会跟着唱词,可现在有些空落落的。”

    周瑜眼神之中尽是平和,“伯符此番成为丞相,朝中大事很多尚未处理,自然没有空暇时间,而且以后恐怕也难有时间,至于长苏或许等些日子,伯符便会调回他。”

    吕蒙摇头笑道“我们四人昔日共同起誓,心中都有自己所愿,本以为能够共为理想并行,知己一生,友人一生可现在看来这太过奢望。”

    周瑜站起身,有些神思恍惚的说道“正因为心中都有己愿,才会出现这种局面,伯符没有成为大将军,却成为了丞相,你我今日也成为了朝中重臣,再不是当年那般的懵懂少年。”

    “知己,是要经过时间的打磨,真正的友人,从不会因为距离相隔遥远而关系疏远,也不会因为地位高低而疏远,诚如太子丹与荆轲,前者是太子,后者却是一介布衣,二人之间的友谊却足以让荆轲舍生取义。”

    吕蒙心中稍微顺畅的喝着酒,“关于书信之上的事,你与伯符有了对策?”

    周瑜点点头,“凡是计谋皆会出现破绽,世上无十全之谋。此次衣带诏上的人设立此局,他们是设局人,却也是局中人。”

    “别那么弯弯绕绕的,我听着脑瓜疼,”吕蒙皱着眉头,“你直接说说要如何做?”

    周瑜看了吕蒙一眼,并未说话,吕蒙挑挑眉,“喂,不用连我也瞒着吧!”

    “并不是,”周瑜说道,“设下鸿门宴,请君入瓮。”

    丞相府。

    孙策批阅着奏章,“你说天子要为我办庆功宴?”

    “是的丞相,丞相除袁术之功轰动朝野,许多大臣本看丞相年轻,心中对丞相尽是轻视,经历此战后,大臣唯有敬佩之意。”

    孙策将奏表放在一旁,“天子要在何处为我举办庆功宴?”

    杨彪恭谨的说道“禀丞相,近些日子香水河有山民目睹此地出现了祥瑞之兽,携带着七彩神泉,眼下渐临暑季,此地清泉涓流,茂林清凉,是一美景佳地。”

    “那庆功宴在何日?”

    “为彰显丞相威风,天子建议,近几日越快越好。”

    程普走出队列说道“丞相,冠武侯新丧未满三年,如此重宴丞相应尽孝道拒绝天子好意。”

    祖茂说道“程普将军所言极是,丞相在父丧之期却大摆宴席,在天下人看来回落得一个不忠不孝的口实!”

    孙策看向杨彪,“如诸位将军所说此次宴席恐怕臣只能辜负天子好意。”

    杨彪微微皱眉,身后司马防出列说道“禀告丞相,古有两全之说,尽孝与尽忠,此次宴席天子大可简朴布置,只请朝中少量重臣,一来不违孝,二来也不违忠。”

    杨彪微微回头望,向着司马防点头示意,司马防只是神色平常的向着孙策作揖行礼。

    “按照司马郎中所言,确实不会辜负天子与家父。”

    顾雍开口说道“司马防,杨彪,我就不明白了,以往冠武侯在世,议事时多持反对意见,怎么今日对丞相如此殷勤?”

    杨彪说道“丞相为陛下除掉袁术这伪帝,立下赫赫之功,令我等心悦诚服,固然吹捧丞相有何不对?”

    朱治冷笑道“我看这里面恐怕有着不为外人道的事情吧!”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