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德澜笑完了,倒是愿意去好好想想那个问题,只是他也没什么答案。机器人生小机器人?一颗螺丝一榔头地拼装自己的儿子?AI生AI又是怎么样?两个AI融合到一起,1+1=3?这不是不合逻辑了? 伤脑筋,真是伤脑筋。德澜啧啧称奇。 那几个围着售货机转的小脑袋已经一哄而散了,德澜走过去瞧了瞧,是一台糖果机。再抬头看看,整条街上这样的食品售货机还不少。德瑞想起那个困惑了很久的问题:电极城这些吃的是什么? 一般的虚拟世界,当然会给旅客提供各种“食品”,那是为了真实感,其实就是一些贴图一些小程序,偶尔会触发虚拟世界的一些特殊机制。总之是假的。老实说,德瑞一直觉得SOS团老虚有句名言说的好:这种在虚拟世界里寻求真实感的人是不是脑壳有什么问题?以前他玩游戏,有些格斗游戏的玩家,抱怨打击感差也就得了,居然还有不少玩家喜欢鼓吹真实感的,“身临其境”,他总会在下面说:那你是不是放下机器走出家门,就真实感爆棚了? 当然,会收获许多差评。 巧合的是,其中就有一个德澜的,德瑞还一点儿不知道。好像唯独在虚拟世界中的身份,两兄弟见解一致,保持着互不干涉互不了解的做法,与现实世界背道而驰。因为他们俩都觉得,虚拟世界就好像第二段人生,其实也是要慎重对待的。 德澜也蛮好奇的,不过他确实没“钱”,买不了售货机里的东西。 没钱,没关系,难不倒他。他只是现实世界赚钱不容易,对老哥唯唯诺诺的,到了虚拟世界还不是重拳出击?只见他直接一个罗汉躺,趴到了地上,德瑞赶紧提醒他:“你想啥呢?虚拟世界还能有钢镚儿从裤袋里掉出来,还掉进机器底下的?” 德澜摇头不语,只是把手往里掏啊掏的,想不到还真给他掏出几枚硬币。 德瑞匪夷所思,想不通啊,这是什么道理? 德澜得意洋洋:“档案诚不欺我。听说这里的贩卖机如果诚心的话,就能在底下捡到‘不慎掉进去’的硬币,真是神奇。”原来乌托邦成员对电极城的探索早早建立了档案,其中有许多零零碎碎的“攻略”,这些档案告诫后人,不可以死板的印象看待电极城。事实上这里比外面哪座虚拟城市都更“乱”,但也更像是一座特别真实的城市。 电极城的“乱”,自然是秩序上的乱,其实电极城的管理者几乎是不管事的,除了寥寥几条铁打的规矩,大部分居民可都是现实世界的失败品,流亡者,反叛者。要这样一群因追求自由而来到这里的“不法之徒”安分守己照着既定的逻辑行事简直是强人所难嘛。所以电极城的许多设施都很乱,很奇怪,总有一些莫名奇妙的机制。 所以既有像货郎、矿工、比特银行,机械工坊这样的“正经”做生意的AI。在电极城努力自我升级,交易高级知识和技术。作为合乎机械身份的代表。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