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七十三章1880李松安雨结婚了-《美洲之龙》


    第(3/3)页

    性格外向的人,会整天手拿大哥大,吃饭喝茶谈判,往桌上一放,就像押上了一个富贵的筹码和权杖,立刻会获得多一份尊重,生意谈判也因此变得轻松。

    性格收敛的人,会将大哥大放在擦得铮亮的老板包中,老板包夹在腋下。适当时拿出来,拉出长长的天线,花上一元一分钟的话费,在人群里喊上一句:“喂!喂!听不清,你再说一遍。”便引来无数惊羡的目光。

    那个年代的人们很淳朴,从不隐藏自己对别人的仰慕之情。很多人因为有了大哥大,迅速打开了自己的社交圈。

    一时间,梳大背头、抹发胶、手持大哥大,成了不少人理想中的富人形象。当年人们一丝一毫也不会料想到,在20多年以后的今天,就连街边拾荒者手里都会有一个小巧玲珑的手机。虽然粗笨的大哥大和它的长天线已定格在了历史的长卷中,但那些妙趣横生的场景,仍值得人们反复品味。因为横空出世的大哥大,曾经把中国人的生活引向一个新境界。

    “大哥大”源于粤港人称呼帮会头目之谐语,在香港一些警匪片中,黑社会资格较老的成员一般称为“大哥”,而头头、老板之类则称为“大哥大”。由于这些“大哥大”常手拿“移动电话”在屏幕上出现,所以人们便把“移动电话”叫做“大哥大”。

    另一种说法源于香港《文汇报》,该报称,移动电话售价贵,最早使用者甚少。当时在香港影坛中红得发紫的功夫演员洪金宝最早使用这种电话。由于洪金宝在影圈中特别是在武师圈中地位独特,人称“大哥大”。见报多了,便成了通称。又因为成龙叫“大哥”而洪金宝比成龙大,所以人称“大哥大”。

    著名语言学家周有光先生在谈到“大哥大”这个词的时候曾指出:1993年首都北京举行十大流行语的评选,这个词高居排行榜的第四位。其实,它的出身很粗俗。据说,黑社会叫小头头为“大哥”,叫大龙头为“大哥大”,“大哥大”很神气。于是,有人就把这黑社会大龙头的称号代为通讯工具的名称了。

    其实它们之间风马牛,不相及。所以,与此同时的新加坡华语社会,就没有人使用它。如今时间已经过去十几年,这个“大哥大”也在汉语的交际和人们的自行鉴别中渐匿其迹,代之而用的则是“移动电话”和“手机”这两个名副其实又雅俗各宜专用词语了。

    退出市场

    摩托罗拉3200,因其曾经作为20世纪八九十年代香港警匪片中江湖大佬的防身标配,而赢得了大哥大的美称。自从1987年中国首个900MHz模拟移动电话网在广东的开通,大哥大因为价格的昂贵和使用费用的高昂,一度是身份的象征。

    历史上总有一些技术的发明和应用极其短命,于是便有了一些词汇,比如“大哥大”。它比“传真”、“BP机”一词更快地过时。

    城市里的中国人在技术更新、观念更新、知识更新等方面彻底终结了传统中国人的慢性子。其更新的速度之快把西方人也抛在了后面。当西方的普通人还在用录像带看电影的时候,中国人早就改成看碟片了,而且是廉价的盗版碟。“大哥大”是与录像带一起登陆中国大陆的。通讯技术的改变当然有助于社会观念的改变。

    “大哥大”这个名词来自香港。为什么叫“大哥大”不得而知。“大哥大”是大哥的道具吗?是否拿着那么个笨重的黑家伙就会使一个人拥有黑帮大哥的分量?但“大哥大”不是大哥拿的,而是大哥身后的跟班们拿的,至少在内地曾经是如此。

    “大哥”和“大哥大”一时共同耀武扬威起来。香港和台湾的娱乐文化一时横扫大陆。这是20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前半段的事。但“大哥大”很快就被“手机”取代了。2001年6月,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完全关闭模拟移动电话网。大哥大,成为历史名词。

    而今天1880年4月18日,历史会记住,移动电话诞生。

      


    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