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七百九十九章 火中取栗 愿定淮南-《糜汉》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
    第(1/3)页
    李严与州泰二人,站在营外已有一段时间。
    在等着糜旸召见的过程中,他们二人并不感到无聊。
    因他们的目光,正在被还未褪去的血色给紧紧吸引着。
    时过一日,江上部分江面的颜色却依旧妖艳。
    这足见昨日两军战斗之凶猛残酷。
    最重要的是,这一场凶猛残酷的战斗,最后的获胜者是他们!
    一想到这一点,李严与州泰的脸上,都带着自豪的神色。
    注视江面良久后,李严有些叹息地说道:
    「血河有幸得见,尸山却无缘一观,实乃为将者的遗憾。」
    李严的理念是「一将功成万骨枯」。
    只要将领能够立功,那么死伤再大,在李严看来都不是事。
    有这般性格的李严,能够发出这样的叹息是一件能够理解的事。
    可州泰在听完李严的话后,他却低声劝道:
    「大司马曾言,三家本同属华夏同胞。
    因立场不同,对战时不留情无可厚非。
    可战后筑京观一事,却实非必要。
    入土为安,方能彰显仁义。」
    筑京观,是当世常见的一种扬己兵威,震慑敌人的手段。
    古往今来,许多名将都用过。
    当年在关中时,糜旸亦曾用过。
    可后来性格刚正的吕乂私下劝谏糜旸,让糜旸及时醒悟过来。
    自那以后糜旸就下令,若他再有筑京观的想法,帐下诸将可不奉命而行。
    这本来是糜旸对自己的要求。
    然以糜旸在军中的威望,他的这个自我要求,就渐渐成为了汉军中的惯例。
    李严久在荆州,可能并不知道这一点。
    近来的接触,让州泰认识到李严的确是一个良将,他不想李严因这一疏漏发言,再度引起糜旸的反感。
    州泰的好心提醒,惊了李严一跳。
    得亏他还未来得及面见糜旸。
    不然他要是在糜旸面前说出这番话,那后果真是难料。
    李严感激的看了州泰一眼。
    在这点变故后,李严安静了许多。
    不久后蒋济就来到李严与州泰身前,将他二人带到了糜旸的帐内。
    等李严与州泰到来时,糜旸刚刚处理完一桩军务。
    在将手中的公文放下后,糜旸将目光看向了李严与州泰二人。
    在州陵时,糜旸本来定下的策略是:
    以丁奉为奇兵奇袭柴桑,将永安城外的吕岱主力诱往柴桑。
    这样一来,李严与州泰便可趁虚进攻永安,从而一举席卷整个江夏郡。
    不过人算不如天算。
    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