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李毅飞注意到时机成熟,便抛出了议案的核心内容:“我们建议采取多管齐下的方式:第一,建立大龄劳动者技能提升计划,由政府补贴、企业主导,帮助劳动者更新知识结构; 第二,推广‘导师制’,让经验丰富的老员工指导年轻员工,实现知识传承; 第三,在政府采购和项目审批中,将企业员工年龄结构纳入社会责任评价体系。” 这时,一位老资格的代表缓缓开口:“李市长的想法很好,但会不会给企业增加太多负担? 现在经济下行压力大,企业生存本来就不容易。” 这个问题很尖锐,也代表了在场很多人的担忧。 李毅飞早有准备:“您提的这个问题非常关键。 我们的建议不是要给企业增加负担,而是要通过政策引导,帮助企业发现大龄员工的价值。 举个例子,水又市的青云科技最近专门设立了一个‘专家顾问组’,全部由45岁以上的老工程师组成。 结果这个小组在三个月内解决了两个技术难题,为企业节约研发成本近千万元。” 李毅飞继续补充道:“我们要改变的是观念,不是要强制企业雇佣大龄员工,而是要消除对他们的偏见。 经验丰富的老员工就像陈年老酒,越陈越香。” 这个生动的比喻让会场响起一阵轻松的笑声。 “我理解各位的顾虑,”李毅飞诚恳地说,“改革总是伴随着风险和挑战。但请大家想一想,我们发展经济的最终目的是什么? 不就是为了让老百姓过上更好的生活吗? 如果连勤劳工作的机会都不能保证,还谈什么幸福感、获得感?” 李毅飞讲到这里,声音略微提高:“在座的各位,我们都有老去的一天。 今天我们为他们发声,其实也是在为明天的自己争取一个更加公平、更有尊严的就业环境。” 这番话引起了更深层次的共鸣。不少代表开始点头表示认同。 接下来的自由讨论环节,气氛变得热烈起来。 多位代表结合自己所在地区的情况,提出了补充建议。 一位来自老工业基地的代表说:“我们那里有很多下岗的老技术工人,他们的手艺其实很好,就是缺少展示的平台。 李市长的议案给了我很大启发,我们可以建立一个大龄技工人才库。” 另一位来自沿海地区的代表建议:“是否可以考虑建立跨区域的人才交流机制? 我们那里有些企业正需要经验丰富的老师傅。” 讨论越来越深入,提出的建议也越来越具体。 李毅飞认真记录着每个人的发言,不时点头表示赞同。 在会议即将结束时,主持会议的省委领导做了总结发言:“李毅飞代表提出的这个问题确实值得重视。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,如何让不同年龄段的劳动者都能各得其所、各展所长,是我们必须认真研究的课题。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