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 335 章 35岁嫌老?-《重活一次我要选择自己的人生》


    第(3/3)页

    得到书记的支持,李毅飞开始着手准备议案。李毅飞要求团队不仅要提出问题,更要拿出可行的解决方案。

    “我们不能只批评企业,”在准备会上,李毅飞强调,“要理解企业在市场竞争中面临的压力。关键是要找到多方共赢的方案。”

    经过反复讨论,议案初稿形成了。主要内容包括:建立大龄劳动者技能提升计划,对企业开展大龄员工培训给予补贴;

    推广“师徒制”,鼓励经验传承;在政府采购等项目评审中,将企业员工年龄结构纳入社会责任评价体系等。

    在最终修改议案时,李毅飞特意加入了一个案例:某制造企业通过内部培训,帮助45岁的老员工掌握数字化设备操作技能,不仅留住了人才,还使生产效率提升了20%。

    “要用事实说话,”李毅飞对起草团队说,“好的政策不是要打压谁,而是要创造共赢。”

    省代会召开前夜,李毅飞再次来到人才市场。

    这一次,李毅飞注意到市场新开设了一个“大龄劳动者专窗”,虽然求职者依然很多,但至少有了一个专门的渠道。

    “这是我们最近的尝试,”市场负责人介绍,“虽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,但至少是个开始。”

    李毅飞点点头。改革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,重要的是迈出第一步。

    省代会开幕当天,李毅飞带着精心准备的议案来到会场。

    在代表住地,李毅飞遇到几位来自企业界的代表,便主动与他们交流起来。

    “我们也不是不愿意用大龄员工,”一位企业代表坦言,“但现在行业变化太快,我们担心他们跟不上。”

    “但如果能有相应的培训支持呢?”李毅飞问。

    “那当然欢迎。其实有经验的员工稳定性更高,对企业的忠诚度也更强。”

    这番对话让李毅飞对议案的成功更有信心。好的政策,就是要找到各方的共同利益点。

    在代表团讨论时,李毅飞系统地阐述了自己的观点。

    李毅飞没有简单批判,而是用数据和案例说话,既指出了问题的严重性,也展示了可能的解决方案。

    “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,是包括各个年龄段劳动者都能共享发展成果的现代化。”最后,李毅飞这样总结。

    讨论结束后,几位代表主动找到李毅飞,表示支持他的议案。

    一位来自基层的代表握着他的手说:“李市长,您说出了我们很多人的心声。”

    晚上,李毅飞在房间里修改第二天的发言稿。

    窗外,城市的灯火如繁星点点。李毅飞想起了白天见到的一位大龄求职者的话:“我不怕吃苦,就怕连吃苦的机会都没有。”

    这一批80后,90后的人时代的压力好像一下子都落在了他们身上,今生自己作为市长,也该为他们发个声,希望政策能提前几年出来。

      


    第(3/3)页